舊文: 香港人的身分認同
(寫於2009年4月8日)
在香港的時候,我從沒有想過原來自己的身分是多麼難以啟齒。
你也許會說︰香港人咪香港人囉!作為一個香港人,你一定會說自己是香港人,你也許會承認自己是中國人,但一定不會把自己跟大陸人連上關係。情況就如,零九北京奧運時,每一個人都很驕傲地承認自己是中國人;在外國購物時,卻只會說自己是香港人。沒辦法,沒有人會想和一群買十多個LV手袋銀包鞋的人一起排隊退稅,因為那至少要等上好一段時間,還要忍受被插隊的問題。
可是,原來英國人九十九年的統治,不止把香港變成一個國際都會,更把香港人的身分搞得一塌糊塗。
我在巴黎上課的第一天,老師問,“Quelle est votre nationalité?”(你的國籍是甚麼?)。那一刻,我心裡就有了一陣爭扎,應該答中國人還是香港人呢?最後我答了Chinoise,因為我肯定這個字是真的存在。後來我問老師香港人在法文該怎樣說,他說我可以試試Hong-kongaise,但應該沒人聽得明白,所以最好還是用Chinoise de Hong-kong。唉,那很長呀.. 但為甚麼台灣人卻可以說Taiwanaise?又短又好聽,更拒絕跟中國扯上關係。
不止是自己的國籍出現問題,還有很多很多問題。
先是文字。跟台灣同學「傾謁」的時候,他們都很驚訝地問:「原來你會寫繁體字的呀!」我就要跟他們解釋其實香港一直都是用繁體字的,雖然我能看得懂大部分簡體字,識睇唔識寫。
還有語言。老師有時會問我們一些法文句子在其他語言怎樣表達,很多人立刻就能回答,韓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,都很簡單,惟獨到我回答時我總要反問他究竟要聽廣東話還是普通話。
食物便更是如此。對於外邦人來說,香港和中國,甚至越南泰國,其實食物都是差不多,咪又係越南春卷!誰知道香港著名的點心中的春卷,事實上根本是另一回事。起碼,唔會用菜心包住食囉。
最過分的是,連國旗也有問題。有一次我到La Fayette買東西,我想是因為是最大型的購物商場吧,所以收銀員問我從哪一個國家來,大概做一下統計。我看見他手上有一張列表,上面有三十個國家名稱和國旗,最簡單當然是找那奪目的紅色五星旗,香港這麼小,一定不能包括到首三十大國家吧!誰知我回答中國以後竟被我見到有香港在表上,但奇怪,紅色洋紫荊旗應該很搶眼才是,怎麼我會看不到呢?等一等,為何國旗是藍色的?唉原來是英國植民地旗。回歸十年以後,在第一大旅遊城市的第一大購物商場,香港人還像未回歸呢。
尤記得,回歸那一年我七歲,乜都唔識。最記得我當時曾背過基本法第一條,還有著名的五十年不變和馬照跑舞照跳。回歸後這十年,我作為一個學生,責任就是參與教統局的實驗,年年改syllabus改考試制度改教師的合資格條件,又要學中文英文普通話,還要學完文言文白話文古文,才發現連港式潮語都要識才可以中文拎五星。讀完中國語文及與文化,了解了閉固性人格權威性人格和各種中國情後,卻更愛國了嗎?回歸本該是一件很大很大的事,關係到國籍身分認同的問題,但對於我和這一代的學生,回歸的意義也許只是七月一號有假放,或是歷史測驗時要背的一段資料。對於外國人來說,更是一件小得連發生與否都沒有關係的事。
生活在巴黎後,我比讀中化時更明白中國人是一個怎樣的民族,亦更理解香港人擁有怎樣的文化。還有,更興幸自己是香港人。
也許我們這一代應該更主動了解中國和香港的文化,放眼世界才知道香港是多麼細小,卻是多麼的繁華。就這麼小小一個城市,卻比很多國家更出名。而我更相信,香港出名的,不只是錢這麼簡單。